尊龙APP客户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尊龙APP客户端 > 新闻动态 > 洪洞通背拳(三)

洪洞通背拳(三)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2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图片

2025大吉

NEW YEAR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
图片

关注武宗

天下武功

图片

图片

北派腿 腿无长短别·腿功有高低

图片

图片
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 

洪洞通背拳历史悠久,这套拳法始创于清乾隆年间,由河南人郭永福创编。郭永福率先将包含一百零八势的通背拳,传授给洪洞县贺家庄的贺怀璧。贺怀璧又将拳法传给洪段的郭子胜,郭子胜再传给赵连城、姬东林。此后,通背拳分三支传入霍县,逐渐开枝散叶。

洪洞通背拳讲究气聚丹田,发力源自腰部,再贯通脊背,传至四肢。整套拳法刚柔并济,虚实相生,尽显风驰电掣之势。发起进攻时,如猛虎出山,气势磅礴;静止防御时,似巍峨高山,稳如泰山。其动作融合鹰击长空、虎扑猎物、燕穿云层、鹤舞翩跹的形态,刚柔相济,屈伸自如,爆发之力犹如强弩发射,难以抵挡,就连高手也难以捉摸,勇猛之人也无法抗衡。长期练习,既能展现阳刚之力,又能发挥阴柔之巧,无论是勾、拥、劈、打,还是闪、惊、巧取,都蕴含无穷奥秘。

一、拳经总论

通背拳的拳经,是指导拳法练习和实战的精髓。“纵防屈身人莫知,近靠缠绕我接衣。劈打推押得进步,搬捌横采也难敌。”意思是作战时,要学会屈身隐藏意图,近身时靠缠绕技法控制对手。运用劈、打、推、押等招式,就能抢占先机,即便面对搬、捌、横采等反击,也能应对自如。“勾拥劈打人人晓,内惊巧取有谁知。佯输诈走虽云败,引诱回冲致胜归。”表明勾、拥、劈、打这些招式广为人知,但内惊巧取的精妙技法却鲜为人知。有时佯装失败,诱敌深入,再突然回冲,就能反败为胜。“丢拿滚提多微妙,横直燕觉奇更奇。迎锋截进穿心肘,截进单拦横炮捶。”强调丢、拿、滚、提等技法变化微妙,横向、纵向攻击皆能出奇制胜。还可迎着敌人攻势,用穿心肘、横炮捶等招式主动进攻。“二换扫堂挂面脚,左右边簪跟桩腿。截前掩后如封锁,声东击西要熟识。”说明扫堂腿、挂面脚等腿法灵活多变,作战时要学会截断敌人前路,掩护自身后路,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对手。“上提下顾君须记,进攻退闪莫迟滞。藏头顾面天下有,穿心剁胁世间稀。教师不诀此中理,难将武艺论高低。”提醒练习者时刻注意上下攻防,进攻和退闪都要果断。藏头顾面的防守技巧较为常见,而穿心剁胁的进攻招式却十分罕见。若不理解这些道理,就难以评判武艺的高低。

二、风格特点

1. 棋拳如一:行军打仗需摆兵布阵,练习拳法也要讲究架势。通背拳将人体各部位与棋局元素相对应:头如同元帅,指挥全局;肩似卫士,守护左右;肘像丞相,辅助攻击;拳如炮弹,发起进攻;膝如战马,灵活移动;足如战车,稳固支撑;指如士卒,执行细节。实战时,各部位相互配合,如同棋局中的棋子,用车掩护炮,用炮制衡车,远距离用指攻击,近距离用肘出击,时刻关注局势变化,灵活应变。

2. 闪警巧取,变化多端:通背拳特别注重身腰的变化和虚实的配合,战术运用变幻莫测。正如拳语所说:“攻要上警巧取,守要退步拧身。”进攻时,要巧妙地吸引对手注意力,出其不意地攻击;防守时,通过退步拧身,避开对手锋芒,寻找反击机会。

3. 虚实并举,刚柔相济,以柔克刚:通背拳强调“守要空中,攻要直中,化要变中”。防守时,要虚晃一招,迷惑对手;进攻时,直击要害,毫不留情;化解对手攻击时,要随机应变,以柔克刚。这便是通背拳刚柔、虚实变化的精髓所在。

4. 因手得手,身随意动:练习通背拳讲究以意识引导动作,做到意到身到,见招拆招。拳语“高搬低搂平捌手,左右摆肘中按手”,描述了面对不同攻击时的应对方法,高手能根据对手的招式,迅速做出反应,顺势攻击。

三、练习要点

练习洪洞通背拳,需气沉丹田,将力量汇聚于腰部,再通过脊背贯通全身。手眼要灵活,神情要沉稳,时刻保持全神贯注。变招时要像闪电一样迅速,转身时步法要严谨规范。掌握紧、软、横、直、小这五个要点,对提升拳法水平至关重要。练习者若能理解其中的道理,就能在武术之路上畅通无阻。要避免出现碎、乱、浮、滞等问题,力求做到稳、捷、整齐。进退之间要连贯自然,进攻和转身都不能迟疑。

四、动作图解

18. 高四平

练习者向左拧转身体,双腿下蹲,摆出歇步姿势。左拳变换为手掌,按顺时针方向绕一个立圆,举到头顶上方架起。右掌则握成拳,沿逆时针方向绕立圆,随后用肘部向左横向击打(见图70 )。

图片

保持歇步姿势,练习者向左转体,同时做出云手动作,一边转体一边云手,完整转动一圈。这个动作,左右两侧各要做4到5次(见图71、72)。

图片

图片

紧接着,左腿屈膝向上提起,形成右独立势,与此同时,右手推出掌法(见图73)。

图片

练习者再次向左转体,左脚下落,形成左独立势,然后向左打出掌法(见图74)。

图片

右脚下落,上半身稍微向右转,呈高弓步状,与此同时,向右推出掌法(见图75)。

图片

右脚向后撤步,形成左半弓步,推出左掌(见图76)。

图片

19. 迎风脚

左脚稍微回收,两掌分别从面前按顺时针方向,向下做弧形搂挂动作。紧接着,左脚上步,形成左弓步,用左肩向前撞击(见图77)。

图片

上一个动作完成后,稍作停顿。接着以刹步(前脚上步,后脚跟进)的方式前进,右脚上步,形成右弓步。此时,左拳向下扳动,右掌向前插出(见图78)。

图片

左拳向上格挡,随后变为掌,轻附在右肩旁。右掌变成拳,屈肘收回,然后向下冲着地面击打。与此同时,侧身提起左脚,向后上方蹬击(见图79)。

图片

左脚下落,右脚蹬地跳起,向左转体180°,右脚向前落下,呈右仆步。右拳从后方经上方,向右前方抡打,左臂向后伸展,眼睛看向右手方向(见图80)。

图片

20. 攒心拳

右脚提起回收,左脚蹬地跳起,向右转90°,左脚向前落下,形成左弓步。左手向下扳动,右拳向前上方冲出(见图81)。

图片

脚步保持不动,右拳回收,接着冲出左拳(见图82)。

图片

右脚上步,形成右弓步,左手向下扳动,右拳再次向前上方冲出。随后,左脚向右腿后方插步,下蹲成歇步,左拳上架,右拳屈肘回收,经面前向前下方挑打(见图83)。

图片

21. 斩手炮

练习者向左转体180°,左腿屈膝提起,形成右独立势。左拳向下截击,右拳抱在腰间(见图84)。

图片

左脚下落,形成马步。右拳经面前向右捌动,左臂屈肘向前顶出(见图85)。

图片

左拳向上翻,变为掌,向内旋转后抱在腰间,向左转体形成左弓步,右肘向左横向击打(见图86)。

图片

22. 窝里炮

练习者向右转体180°,右脚向后撤一步,左腿提起,形成右独立势。左立掌随着转体向右劈下,右拳抱在腰间(见图87)。

图片

左脚向前落下,形成左弓步。左掌变为拳,做弧形上架动作,右拳经耳际向前下方冲出,眼睛看着右拳(见图88)。

图片

23. 井拦势

右脚上步,形成右弓步。左手向下扳动,右拳稍微回收后,再向前上方冲出(见图89)。

图片

左手向前伸出,做弧形抓拿动作,右拳经面前向下绕一个立圆,形成立肘向下压的姿势。同时,向左转体形成马步,眼睛看向右拳(见图90)。

图片

24. 直入势

右拳向内翻转,经下方向右前方撩打。同时,身体向右转,形成右弓步,眼睛看着右拳(见图91)。

图片

25. 披身拳

练习者向右转体,左脚向右上方迈步,形成左半弓步。右手向下扳动,左拳向前冲出。随即,右腿提起,左脚蹬地跳起,向右转180°,落下后呈马步,两拳在胸前交叉(见图92)。

图片

上一个动作不停顿,两拳向上举起,再向两侧下劈(见图93)。

图片

26. 指裆势

右脚稍微回收,形成右虚步。两手向下,在腹前用右拳砸左掌(见图94)。

图片

右脚上步,形成右弓步。右拳向前下方击打,左拳抱在腰间,眼睛看着右拳(见图95)。

图片

27. 剪镰踢膝

右拳回收,右脚先向前弹踢,回收后再向前蹬出。同时,两拳分别向前后方向平冲(见图96)。

图片

28. 金鸡独立

右脚落地,形成右弓步。左手向下扳动后,收在腰间,右拳向前冲出(见图97)。

图片

右腿提起,形成左独立势。左手做弧形外捌动作,右拳变为掌,经面前向下绕一个立圆后,屈肘立在右侧(见图98)。

图片

右脚向前落下,形成右弓步,右臂平肘向前顶出(见图99)。

图片

29. 朝阳起鼓

练习者向左转体180°,右脚上步,形成右弓步。同时,左掌做弧形抓握动作,右肘向左下压(见图100)。

图片

向左稍微转体,形成右仆步。右拳变为鹰爪,向下翻转,反臂向后勾打。左拳变为掌,附在右肩旁,眼睛看向后方(见图101)。

图片

30. 护心拳

练习者向右稍微转体,形成右弓步。左手向下扳动,右勾变为掌,由下向上翻转,向前平插。接着,左脚向前上步,右腿插到左腿后方,向右转体180°。同时,右手向下扳动,左掌向前插出,眼睛看向左方(见图102)。

图片

向右转体270°,变为右横弓步。右臂屈肘架在头上,左肘随着转体向右横向击打,左拳放在心窝处,眼睛看向左方(见图103)。

图片

31. 专降快腿

左脚稍微回收,身体稍向左转。两手由前向下做弧形抓拿动作,拳心相对,右上左下,抱在腰左侧。左腿向前平踢,两拳变为掌,前后分开,右掌背击打左脚面(见图104)。

图片

左脚向前落下,两掌变回拳,依旧按左上右下的方式回抱。同时,向前蹬出右腿(见图105)。

图片

右脚向前落下,再向前蹬出左腿(见图106)。

图片

32. 拈肘势

左腿屈膝回收,形成独立势。右拳上架,左拳向左下斜打(见图107)。

图片

左脚向前落下,形成左弓步,右肘向左横向击打(见图108)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首页| 尊龙APP客户端介绍 | 产品展示 | 新闻动态 |

Powered by 尊龙APP客户端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